摘要:如果閉合復位困難,應果斷切開,股骨頸骨折的解剖復位遠比手術本身的創傷更重要。切開關節囊以后直視下復位,可向股骨頭內打入克氏針作為操縱桿輔助復位,并可用骨鉤牽拉大轉子適當過牽骨折端。

Liporace教授等曾在JBJS發表研究,Pauwels分型3型的股骨頸骨折,使用3枚空心加壓螺釘固定,盡管做到了及時手術、良好復位、確切固定,不愈合率卻高達19%,而應用DHS等角穩定裝置固定不愈合率僅為8%。

Pauwels分型介紹

1935年,張力帶骨折固定原理的提出者,Friedrich Pauwels教授發表了第一種基于生物力學的股骨頸骨折分型方法,他認為骨折線與水平面形成的夾角(Pauwels角)影響股骨頸骨折的穩定性和預后。

根據Pauwels角的大小,他將股骨頸骨折分為3型:1型(Pauwels角<30°);2型(Pauwels角30°-50°);3型(Pauwels角>50°)。

這一分型在歐美國家傳播的過程中出現混亂,各分型的數值不統一。1973年Pauwels教授在其專著中澄清,2型的Pauwels角上限為50°,3年后該文被翻譯成英文。

如圖所示,骨折線越趨于水平,骨折端承受的壓應力越大,剪切應力越小;而骨折線越趨于垂直,骨折端承受的剪切應力就越大。

Pauwels3型空心釘內固定失敗率高

Pauwels3型骨折移位的力學分析示意圖

Pauwels3型骨折3枚空心釘內固定,復位滿意后,部分螺紋空心加壓螺釘加壓固定,加壓方向與螺釘縱軸方向一致

由于骨折線趨于垂直,剪切應力作用下,斷端分離,螺釘松動退出,內固定失效

Pauwels3型首選DHS等角穩定裝置

簡單復習一下DHS的手術步驟:

復位達成后緊貼股骨頸前側,與股骨頸軸線平行向股骨頭內打入一枚導針,避免在股骨頸內反復調整角度和方向

如果閉合復位困難,應果斷切開,股骨頸骨折的解剖復位遠比手術本身的創傷更重要。切開關節囊以后直視下復位,可向股骨頭內打入克氏針作為操縱桿輔助復位,并可用骨鉤牽拉大轉子適當過牽骨折端。

注意選擇頸干角匹配的導向器,否則擴孔完畢置入DHS鋼板時,鋼板與股骨干外側壁之間可能存在難以消除的間隙,無法貼合。導針置入深度以距股骨頭軟骨下5mm為宜

測深時注意測深器務必緊靠股骨外側皮質,測得深度減去10mm即為螺釘長度

年輕患者骨質量較好,推薦攻絲,螺釘擰入后手柄應與股骨干平行,否則鋼板可能無法置入

必要時可加用1-2枚防旋螺釘,注意防旋導針應在主釘擴孔攻絲之前置入,平行主釘

因此總的來說,股骨頸骨折線越趨于垂直,選擇空心釘出現手術失敗的風險越大,建議選用DHS等角穩定裝置。
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
R74ED41585DDFG


剖腹產真的傷身體嗎孕婦吃南瓜小米粥有什麼好處PRD:B站產品需求文檔與思考堅持這樣拍手臂,皺紋少了、腸道通了……

arrow
arrow

    scvj4iog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